【2025WWG】紀念傳奇友誼:ARNOLD & SON 亞諾260週年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恆定動力陀飛輪黃金限量版
- 編輯部
- 24 hours ago
- 5 min read
約翰·亞諾與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兩位18世紀製錶界的巨匠,彼此間的友誼和技術交流推動了鐘錶學的進步。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正是為了紀念這段跨越時代的友誼而誕生。從精密的機芯設計到細膩的琺瑯工藝,完美融合過去與現在的精華,彰顯著傳承與創新的力量。

匠心共鳴:亞諾與寶璣的時光對話
約翰·亞諾(John Arnold)與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無疑是 18 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製錶大師。因對製錶藝術的共同追求,他們惺惺相惜,締結深厚友誼。1789 至 1791 年間,隨著亞伯拉罕-路易·寶璣頻繁造訪倫敦,兩人積極交流計時技術,分享對時間測量的見解,致力於推動鐘錶科學發展——因為在他們眼中,這門技藝超越國界,純粹而無界限。

約翰·亞諾(John Arnold)專注於改良衝擊式擒縱系統,研發特殊擺輪與游絲,以滿足英國海軍部提高產量與精度的需求;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則在與亞諾的討論中獲得靈感,進一步研究陀飛輪機制。1792 年流亡瑞士期間,他持續研發,1795 年返巴黎後正式提出旋轉框架概念,並於 1801 年 6 月 26 日取得「陀飛輪」專利——當時距離亞諾 1799 年離世已兩年。
為紀念摯友與他們共同開展的研究,寶璣以亞諾的 11 號航海精密時計機芯為基礎,打造首枚陀飛輪調節器,並於主橋板上刻下:「第一枚寶璣陀飛輪調節器,與亞諾的首批作品之一組裝為一體。寶璣特此向亞諾致以崇高敬意,並將此物贈予其子。1808 年」。此時計最終交由亞諾之子約翰-羅傑·亞諾,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為了致敬這兩位天才製錶大師的深刻友誼,Arnold & Son亞諾推出 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錶殼直徑41.5毫米、線條經典優雅的18K黃金錶殼。之所以選擇呈現這一貴重金屬的黃色色調,是因為在約翰·亞諾的時代,名貴懷錶通常被賦予金黃外觀。這一色調與恆定動力傳遞裝置的鏤空的18k黃金橋板更顯和諧。主錶殼的凹面設計讓外觀更顯精巧。錶殼正面,纖細的錶圈上嵌有一塊微隆的藍寶石水晶錶鏡,其兩面都經過防眩光處理。錶殼背面則配備鏤空黃金底蓋,底蓋上也嵌入同樣的藍寶石水晶,從中可欣賞A&S5219型號的雅諾自制手動上鏈機芯。腕錶的防水深度為3巴(即30米或100英尺),其鱷魚皮錶帶可以經典的18K黃金針扣固定於手腕,針扣上亦飾有Arnold & Son亞諾的品牌名稱字樣。

琺瑯藝術 純粹之美
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選用了白色大明火琺瑯錶盤,與約翰·亞諾在倫敦專賣店內為英國海軍軍官設計的「甲板錶」錶盤一脈相承。該枚圓形琺瑯錶盤,由專業工匠在18K黃金基座上一枚枚單獨制成。為製作出白色琺瑯,需將粉末狀原料在窯爐中加熱到略高於800攝氏度予以熔化。 經過多次燒制後,琺瑯達到了所需的厚度,隨後要對其錶面加以研磨,使之光滑平整。接著,若制作過程中材料未因任何意外而斷裂,也沒有被任何瑕疵而改變深淺,那麼,它就會在最後一次燒製中被涂上一層半透明琺瑯。這一步為整體賦予深度和透明度,令錶盤的琺瑯綻放魔力。如此製成的琺瑯不會變色,而它經熔融而玻璃化的過程,也讓「大明火」一詞成為了它名字的一部分。珍貴而精巧的琺瑯圓盤經切割後,讓恆定動力裝置和亞諾標志性的白色蛋白石小錶盤盡展眼前。此次,Arnold & Son亞諾首次對這顆蛋白石采用深嵌手法,使其在視覺上更有存在感,也讓移印的黑色羅馬數字以更易讀取的角度呈現。

精密機芯 大師傑作
A&S5219型號機芯,由亞諾錶廠的諸位工程師和制錶師根據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力陀飛輪腕錶的設定規格專門研發。為盡可能接近機芯原型,這枚機芯被設計為手動上鏈。而它雖汲靈感於過往,卻絲毫不失現代風范。機芯中兩個相同的發條盒串聯在一起,提供100小時的動力儲存。兩個發條盒輪流為機械裝置提供動力,當第一個發條盒的扭矩低於最佳效率水平時,第二個發條盒便開始運作。

恆定動力機制
為了確保調速系統在100小時的運行過程中維持等時性,機芯設計師在主齒輪系和陀飛輪之間安裝了具有獨家專利的恆力裝置。後者在錶盤上清晰可見,目的是讓發條盒提供的能量保持平穩,以避免因扭矩過大或過小而影響陀飛輪籠架內擺輪的擺動。該恆定動力裝置由在18K黃金橋板的支撐,可進行定時回旋。在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中,此裝置取代了約翰·亞諾在其精密計時器中使用的「發動鏈」(chaîne-fusée)裝置。除恆定的動力外,這款時計所采用的裝置系統,還提供了所謂的「跳秒」顯示,即計時秒針並非平滑移動,而是接連跳動一整秒;這與航海精密時計的計時秒針有相似之處,後者也是以類似的方式跳躍(衝擊式擒縱的精密時計一般節奏為半秒)。在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力陀飛輪腕錶的設計上,並不是通過傳統指針來讀秒,而是通過在恆力裝置的構造中充當橋板的船錨尖端讀取,此尖端經火燒呈現藍色。

消除平衡缺陷的裝置
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專為紀念約翰·亞諾和亞伯拉罕-路易·寶璣的友誼而設計,采用了防眩光藍寶石水晶透明底蓋,從中可欣賞A&S5219機芯的精巧構造,而該構造的靈感來自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時計。每分鐘旋轉一次的陀飛輪籠架,總體設計沿用了約翰·亞諾製作的時計作品。這件傑作紀念了他們堅不可摧的友誼,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陀飛輪極為精致,配備了拋光微隆的線狀籠架橋板,做工十分細致。從橋板可窺見一枚具有慣性塊的可變慣性擺輪,而該擺輪的設計靈感源自約翰·亞諾精密時計中最先進的振蕩器。此外,陀飛輪內還沿用了亞伯拉罕-路易·寶璣開發的「pare-chute」形設計,裝有一枚T形固定彈簧。此部件安裝在儀器原型的陀飛輪橋板上。不過,陀飛輪采用了更實用、對衝擊敏感度更低的瑞士槓桿式擒縱機構,並未采用當年的衝擊式擒縱機構。

新舊兩款時計的陀飛輪主板、橋板和外殼的飾面加工幾乎完全相同,其中,Constant Force Tourbillon 11 恆力陀飛輪腕錶的粒紋、倒角飾面發條盒橋板上,還刻有手工雕刻的銘文,以及那枚著名的銘牌。上面刻有汲靈感於舊銘牌原文的新文字:「To the revered memory of John Arnold and Abraham-Louis Breguet.Friends in their time, legendary watchmakers always.」(紀念約翰·亞諾和亞伯拉罕-路易·寶璣。一世的摯友,永遠的傳奇製錶大師)這段文字,將Arnold & Son亞諾這件限量11枚的傑作寫入了人類歷史和鐘錶歷史,告訴我們,友誼和時間測量藝術,從來都是最強大的驅動力量。

Commentaires